close






 


小哈波電腦美語(基隆建德分校)


體態決定建康


出處:2011年02月號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









 許多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們每天無精打采的,走路時總是垂頭喪氣,寫個功課就趴在桌上,看電視時就歪歪斜斜的縮在沙發裡,但是當您提醒他們:請抬頭挺胸時,他們也會立刻挺起腰桿來,這種下背無力和酥腰的情形,其實只是許多人口中所戲稱的飼料雞,這樣「腰椎後凸」的現象並不算是駝背。


 真正的駝背是指胸椎過於後凸的情形,原因常與小朋友們長時間的「坐式生活」型態、缺乏運動、書包過重,甚至與飲食不均衡、陽光曝曬過少都息息相關。




 「先天結構性駝背」指小孩一出生時即具有脊椎結構的〝病理性〞駝背,例如:椎體發育不全、椎體相連等。常見的如雪曼氏(Scheuermann's disease)幼年型駝背,最明顯的特徵是患者身體前彎時,後背的脊椎弧度會呈現角狀的楔型線條。這類型駝背脊椎彎曲角度通常很大,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沒有在運動或做任何動作,背部都會感到僵硬與不舒服,當劇烈活動後這樣的不舒適與疼痛還會加劇。



 「後天突發性駝背」通常由意外傷害,如:車禍、撞擊等因素造成,這類型駝背也需緊急就醫檢查病徵與治療。



 有 95%的兒童都屬於此類型「後天姿勢性駝背」,這類型駝背,兒童瑜珈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徵狀。現在的小孩每天在學校歷經 8 小時「坐式生活」的學習方式,下課後還要在狹隘的課輔班中繼續維持坐姿,回到家不論看電視、打電玩、做功課也一直保持坐姿,如果沒有適當高度的桌椅、正確的坐姿、適時的伸展,長時間下來,背自然越來越彎,頭也不自主的往前伸。


 姿勢性駝背者在一般生活中雖然不會感到疼痛,也不會有不舒適感,即使他們在維持一個姿勢久了,身體感到僵硬,但換個姿勢後不舒服的感覺與疼痛也就消失。但看似無害的姿勢性駝背,日積月累下,不固定脊椎曲線使體態不佳,最終還會影響心肺能力、呼吸道功能、學習力,甚至造成器官功能的退化。


 幸而這類型駝背脊椎彎曲通常在 10 度以內,不論年齡 13 歲以下或是發現徵狀的 6 個月內都屬於「黃金治療期」,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期,定期規律運動、保持正確姿勢,就會有非常顯著的改善,並不需要手術治療或背架矯正。



 正常的脊椎曲線會呈現S型,「胸椎」與「薦椎」屬於原生性曲線,往後彎曲;而「頸椎」與「腰椎」為繼生性曲線,向前彎曲。這樣的S型曲線可以提供我們骨骼適度的彈性與避震功能。


 若脊椎前後左右各側的肌肉達到平衡,脊椎就會在正確的中軸位置。但要是若肌肉不平衡(Muscle Imbalance),力量大的一側會將力量小的對側肌肉拉向自己。



 駝背的小朋友就是脊椎前後兩側肌肉不平衡,前側胸肌肌力大於後側背肌,導致前側胸肌緊繃,而後側的背肌無力,後背肌肉被過度拉長造成胸椎過於後凸。











 1. 圓肩含胸 Round Shoulders
 2. 頭前傾 Forward Head

 脊椎活動由 33 節椎體一節節連動而產生,為了平衡胸椎過於後凸,脊椎其他部位就必須配合在錯誤的位置上維持身體假性平衡,常見的兩種駝背外型為:「駝背小老頭」與「駝背小混混」。



 「駝背小老頭」總是垮著身體,把胸腔和腹部縮成一團,從側面看就像一個英文「C」字型,看起來垂頭喪氣,沒精神。小老頭的腰椎前彎角度變小,胸椎後彎角度加大,為了平衡,會將頭往前伸,有些還會彎曲膝蓋讓大腿前凸來平衡身體,他們將臀部縮進來造成「骨盆後傾」,是最普遍的「後天姿勢性駝背」類型。



 將上身往後傾,伸著脖子、抬起下巴來打量人,身體從側面看就像一個「大S」型,彷彿一個很跩的小混混般。小混混挺著肚子,頭往前傾,腰椎過於前凸,變成「骨盆前傾」的翹屁股。為了平衡他們將胸椎後彎角度增大,有些關節過鬆的小混混,膝蓋還會向後過度伸展,變成「ㄑ」字型來平衡。



 姿勢性駝背的兩項主特徵:「頭前傾」與「圓肩含胸」,不只影響體態外觀,還決定性的影響孩子健康。



 孩童駝背不只使肩頸過度緊繃,造成肌肉痠疼,還會因為胸廓空間被壓縮,影響了心肺功能。


 不但影響孩子活動能力,還會使他們呼吸方式轉為呼吸短淺的「胸式呼吸」,造成胸悶與心悸的現象。


 若孩童心肺功能不佳,會使他們呼吸道過敏的情形更為加劇,每天早晨起床,都需歷經至少一小時流鼻水、鼻塞等過敏現象,長久下來黑眼圈加深還會影響發育。



 駝背「頭前傾」的現象則會壓迫頸椎,影響上行的血液循環,讓頭腦、肌肉、關節都無法從血液中獲得充足的氧與養分,不但讓孩子昏昏欲睡,影響學習力,也影響他們的睡眠品質。


 而往下觀之,駝背使腹部內臟被擠壓,影響正常腸胃蠕動消化與吸收的功能,使孩子成長與發育受到限制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1. 肩頸緊繃、肌肉酸痛。 11. 血液循環、新陳代謝差。
 2. 血液不易上行,引發頭痛。 12. 腦部缺氧,學習力下降。
 3. 心肺功能低落。 13. 壓迫腰椎,引發下背疼痛。
 4. 呼吸道過敏。 14. 淋巴排毒差、免疫功能不佳。
 5. 黑眼圈、流鼻水。 15. 身體虛弱、容易感冒。
 6. 胸悶、心悸。 16. 關節易磨損,容易罹患肩關節炎與脊椎退化性關節炎。
 7. 呼吸短淺。 17. 壓迫中樞神經、阻礙神經傳導。
 8. 失眠、精神壓力大。18. 喪失身體自癒能力。
 9. 食慾差、腸胃消化吸收不佳。19. 自卑、心情鬱悶。
 10. 壓迫器官,器官功能退化。20. 成為社交阻礙,影響人際關係。
 

(詳見2011年02月號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po99 的頭像
    hapo99

    hapo 小哈波電腦美語(基隆建德校)

    hapo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